(二)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币折算专题
  【例题1·计算分析题】甲公司为一物流企业,经营国内、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由于拥有的货轮出现了减值迹象。甲公司于2008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国内货物运输采用人民币结算,国际货物运输采用美元结算。
  (2)货轮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预计使用2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2008年12月31日,货轮的账面原价为人民币38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人民币27 075万元,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0 925万元,货轮已使用15年,尚可使用5年,甲公司拟继续经营使用货轮直至报废。
  (4)由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甲公司无法可靠估计货轮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5)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货轮特定风险后,甲公司确定10%为人民币适用的折现率,确定12%为美元的折现率,相关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P/F,10%,1)=0.9091;(P/F,12%,1)=0.8929
  (P/F,10%,2)=0.8264;(P/F,12%,2)=0.7972
  (P/F,10%,3)=0.7513;(P/F,12%,3)=0.7118
  (P/F,10%,4)=0.6830;(P/F,12%,4)=0.6355
  (P/F,10%,5)=0.6209;(P/F,12%,5)=0.5674
  (6)2008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6.85元人民币。甲公司预测以后各年末的美元汇率如下:第1年末为1美元=6.80元人民币;第2年末为1美元=6.75元人民币;第3年末为1美元=6.70元人民币;第4年末为1美元=6.65元人民币;第5年末为1美元=6.60元人民币。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问题的解答:
  (1)计算货轮2008年末的可收回金额;
  (2)计算货轮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额并作出账务处理;
  (3)计算货轮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及解析』
  (1)货轮可收回金额的计算过程如下:
  ①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计算货轮未来5年每年的现金流量。
  第一年的现金流量=500×20%+400×60%+200×20%=380(万美元)
  第二年的现金流量=480×20%+360×60%+150×20%=342(万美元)
  第三年的现金流量=450×20%+350×60%+120×20%=324(万美元)
  第四年的现金流量=480×20%+380×60%+150×20%=354(万美元)
  第五年的现金流量=480×20%+400×60%+180×20%=372(万美元)
  ②计算货轮按照记账本位币表示的未来5年现金流量的现值,并确定其可收回金额。
  按照记账本位币表示的未来5年现金流量的现值=(380×0.8929+342×0.7972+324×0.7118+354×0.6355+372×0.5674)×6.85=8 758.46(万元)。
  由于无法可靠估计货轮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所以其可收回金额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8 758.46万元。
  (2)货轮的账面价值是10 925万元,可回收金额是8 758.46万元,所以应该计提的减值金额=10925-8758.46=2166.54 (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166.5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166.54
  (3)货轮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是:8758.46/5=1 751.69(万元)。

  【例题2·计算分析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2月5日甲公司以闲置的一块土地置换急需用的一批原材料。已知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余额为2000万元,累计摊销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25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按5%交纳营业税。换入的原材料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1880.34万元,并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319.66万元。因材料价值较低,交换中对方企业按协议补付了银行存款300万元。假设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6月30日即中期末,按规定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上述原材料经领用后,截至6月30日止,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市场价值为750万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造成市场上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的售价也相对下降。假设利用该材料所生产的产品售价总额由1050万元下降到950万元,但生产成本仍为970万元,将上述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17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
  (3)8月15日,因甲公司欠F公司的原材料款1000万元不能如期归还,遂与对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①用银行存款归还欠款50万元;
  ②用上述原材料的一半归还欠款,相应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350万元(假定上述原材料未发生增减变动);
  ③甲公司向F公司定向增发股票80万股归还欠款,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价为6.25元。假设在债务重组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在办完有关产权转移手续后,已解除债权债务关系。
  (4)12月31日,按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用上述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预计售价为700万元,相关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0万元,预计生产成本600万元;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40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38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业务的会计处理:
  1.甲公司2月5日以土地置换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2.甲公司6月30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3.8月15日甲企业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处理;
  4.甲公司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2月5日以土地置换原材料账务处理如下:
  借:原材料              1 880.3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19.66
    银行存款             300
    累计摊销             200
    贷:无形资产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25(2 500×5%)
      营业外收入――转让无形资产利得  575
  2.甲公司6月30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①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将材料加工成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950-170-15=765(万元)
  ②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765万元,成本为800万元,需计提跌价准备35万元。
  ③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
    贷:存货跌价准备  35
  3.8月15日甲企业债务重组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            1000
    贷:银行存款             50
      其他业务收入           3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9.5
      股本               8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2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40.5
  借:其他业务成本  382.5
    存货跌价准备  17.5
    贷:原材料       400    
  4.甲公司12月31日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700—20=680(万元)
  ②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生产成本600万元;根据准则规定,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如果用其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生产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计量。年末时,原材料的成本为4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故应冲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7.5万元:
  ③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17.5
    贷:资产减值损失 17.5

  【例题3·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所得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0%提取。甲公司每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800万元。每年的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次年的4月16日。
  1.甲公司2009年9月1日赊销商品一批给丙公司,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2800万元,售价为30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10%,丙公司因资金困难无法按时偿付此债权,双方约定执行债务重组,有关条款如下:
  ①首先豁免20万元的债务;
  ②以丙公司生产的A设备来抵债,该商品账面成本为1800万元,公允售价为2 0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甲公司取得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设备于2009年12月1日办妥了财产转移手续。
  ③余款约定延期两年支付,如果2011年丙公司的营业利润达到200万元,则丙公司需追加偿付5万元。
  甲公司于2009年12月18日办妥了债务重组的相关手续。
  丙公司在2011年实现营业利润230万元。
  2.甲公司将债务重组获取的设备用于销售部门,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折旧口径,税务上的折旧口径为10年期直线折旧。2011年末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690万元,2013年末的可收回金额为250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始终未变。
  3.甲公司于2014年7月1日将A设备与丁公司的专利权进行交换,转换当时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丁公司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330万元,无摊销额,已提减值准备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率为5%,双方约定由甲公司另行支付补价36万元。资产交换手续于7月21日全部办妥,交易双方均未改变资产的用途。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4.甲公司对换入的专利权按4年期摊销其价值,假定税务上认可此无形资产的入账口径,但摊销期限采用6年期标准。
  5.2015年2月14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甲公司2014年报告时发现上述专利权自取得后一直未作摊销,提醒甲公司作出差错更正。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如下业务的会计处理:
  1.甲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2.甲公司2011~2013年设备折旧及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3.甲公司2011~2013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4.甲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答案金额用万元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①2009年12月18日债务重组时:
  借:固定资产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
    营业外支出             20
    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 150
    贷:应收账款              3 510
  ②2011年收回余额时:
  借:银行存款      1 155
    贷: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 150
      营业外支出      5
  2.甲公司2011~2013年设备折旧及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11年的折旧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  400
    贷:累计折旧  400
  ②2011年计提减值准备5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1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10
  ③2012年、2013年的折旧处理如下:
  借:销售费用 230
   贷:累计折旧  230
  ④2013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0万元,而其可收回金额为250万元,说明其账面价值有所恢复,但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一旦贬值不得恢复,所以2013年末应不作调整。
  3.甲公司2011~2013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①2011年的所得税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77.5(71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77.5[(800+710)×25%]

  ②2012年的所得税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3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7.5[(800+30)×25%]
  ③2013年的所得税处理:
  同2012年。
  4.甲公司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①甲公司换入专利权的入账成本=200+34+36=270(万元);
  ②甲公司本应于2014年摊销无形资产价值33.75万元(270÷4×6/12);
  ③甲公司在2015年作如下差错更正:
  a.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75
     贷:累计摊销      33.75
  b.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63(270÷6×6/12×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63
  c.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81[(270/4×6/12-270/6×6/12)×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81
  d.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3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31
  e.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53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3

  【例题4·计算分析题】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设有外汇账户,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交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该公司2011年12月份发生的外币业务及相关资料如下:
  (1)5日,从国外乙公司进口原材料一批,货款200 000欧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欧元=8.50人民币元,按规定应交进口关税人民币170 000元,应交进口增值税人民币317 900元。货款尚未支付,进口关税及增值税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并取得海关完税凭证。
  (2)14日,向国外丙公司出口商品一批(不考虑增值税),货款4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34人民币元,商品已经发出,货款尚未收到,但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3)16日,以人民币从银行购入200 000欧元并存入银行,当日欧元的卖出价为1欧元=8.30人民币元,中间价为1欧元=8.26人民币元。
  (4)20日,因增资扩股收到境外投资者投入的 1 000 000欧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欧元=8.24人民币元,其中人民币8 000 000元作为注册资本入账。
  (5)25日,向乙公司支付部分前欠进口原材料款180 000欧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欧元=8.51人民币元。
  (6)28日,收到丙公司汇来的货款4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31人民币元。
  (7)31日,根据当日即期汇率对有关外币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并确认汇兑差额,当日有关外币的即期汇率为:1欧元=8.16人民币元;1美元=6.30人民币元。有关项目的余额如下:
项目
外币金额
调整前的人民币金额
银行存款(美元)
40 000美元(借方)
252 400元(借方)
银行存款(欧元)
1 020 000欧元(借方)
8 360 200元(借方)
应付账款(欧元)
20 000欧元(贷方)
170 000元(贷方)
应收账款(美元)
0
0
  要求:
  (1)根据资料(1)~(6),编制甲公司与外币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7),计算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汇兑差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答案及解析』
  (1)
  ①借:原材料            1 870 000(200 000×8.5+17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17 9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487900(170 000+317 900)
       应付账款-欧元         1 700 000(200 000×8.5)
  ②借:应收账款-美元 253 600(40 000×6.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3 600
  ③借:银行存款-欧元 1 652 000(200 000×8.26)
     财务费用    8 0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1 660 000(200 000×8.30)
  ④借:银行存款-欧元 8 240 000(1 000 000×8.24)
     贷:实收资本     8 00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40 000
  ⑤借:应付账款  1 530 000(180 000×8.5)
     财务费用  1 800
     贷:银行存款-欧元 1 531 800(180 000×8.51)
  ⑥借:银行存款-美元  252 400(40 000×6.31)
     财务费用     1 200
     贷:应收账款-美元  253 600(40 000×6.34)
  (2)银行存款-美元汇兑损益=40 000×6.3-252 400=-400(元)
  银行存款-欧元汇兑损益=1 020 000×8.16-8 360 200= -37 000(元)
  应付账款-欧元汇兑损益=20 000×8.16-170 000=-6 800(元)
  借:财务费用    4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400
  借:财务费用    37 000
    贷:银行存款-欧元  37 000
  借:应付账款-欧元 6 800
    贷:财务费用     6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