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核算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税所得税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经典例题—7【计算题】甲公司2008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所得率为25%,当年发生如下业务:
(1)甲公司自用的一幢办公楼于2008年初对外出租,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1000万元,甲公司一直采用10年期直线法折旧,无残值。出租开始日已提折旧300万元,甲公司对此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假定出租当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年末此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税法认可此办公楼的原有的折旧标准。
(2)某销售部门用的固定资产自2007年初开始计提折旧,原价为200万元(税务上对此原价是认可的),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四年期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税法上则采取五年期直线法折旧。
(3)2008年4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初始取得成本为300万元,界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年末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363万元。
(4)年初因产品质量担保费用提取的预计负债为60万元,年末此项预计负债的余额为80万元;
(5)甲公司当年预收乙公司定金500万元,合同约定货物将于2009年初发出,该批货物的总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商品的成本为800万元。假定税法认为,企业应在收到定金时确认收入,最终发货时再确认其余收入。
根据以上资料,作出甲公司2008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单位:万元)
[答疑编号573219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及解析】
(1)首先判定暂时性差异
项目
年初口径
年末口径
差异类型
差异变动金额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账面
价值
计税
基础
差异
投资性房地产
700
700
0
800
600
200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
固定资产
100
160
60
50
120
70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
交易性金融资产
0
0
0
363
300
63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63
预计负债
60
0
60
80
0
80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
预收账款
0
0
0
500
0
500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500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核算过程
项目
计算过程
税前会计利润
1000
暂时性差异
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0
固定资产产生的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63
预计负债产生的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
预收账款产生的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500
应税所得
1267=1000-200+10-63+20+500
应交税费
316.75=1267×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净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借记132.5=(10+20+50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贷记65.75=(200+63)×25%
本期所得税费用
250=316.75-132.5+65.75
(3)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25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5.7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16.75
19.2.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既有非暂时性差异又有暂时性差异时的会计处理
(一)非暂时性差异
1.非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不影响以后期间,不存在不同会计期间摊配问题,如果此差异对应了资产或负债,则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2.非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①会计认定为收入的税务不认定,比如国债利息收入;
②税务认定为费用而会计不认定,比如企业研发费用的追加扣税额;
③会计认定为费用而税务不认定,常见的有:超标的业务招待费、罚没支出、超过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标准的利息费用、超标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④税务认定为收入而会计不认定。
3.非暂时性差异对应的资产或负债其账面价值通常与计税基础一致。
比如因罚没支出形成的“其他应付款”,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入账额,二者没有差异。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既有非暂时性差异又有暂时性差异时的会计处理程序
项目
计算方法
税前会计利润
来自于会计口径利润
非暂时性差异
+
会计认可而税务上不认可的支出
税务认可而会计上不认定的收入
-
会计认可而税务上不认可的收入
税务认可而会计上不认定的支出
暂时性差异
+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项目
计算方法
应税所得
推算认定
应交税费
应税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记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贷记
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记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借记
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本期所得税费用
倒挤认定
经典例题—8【计算题】甲公司2010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率为25%,当年发生如下业务:
(1)罚没支出10万元;
(2)国债利息收入6万元;
(3)2010年4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初始取得成本为200万元,界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年末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230万元。
(4)某销售部门用的固定资产自2009年初开始计提折旧,原价为200万元(税务上对此原价是认可的),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四年期年数总和法提取折旧,税法上则采取5年期直线法。
(5)2010年初甲公司开始自行研制某专利权,历时6个月研究成功投入使用,于2010年7月1日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会计上采用5年期直线法摊销,假定无残值。该专利权在自行研发中耗费了100万元的研究费用、200万元的开发费用,假定此开发费用按新会计准则均符合资本化条件。另发生注册费、律师费100万元。税务上认可此专利权的分摊期限,但对研究开发费用追计50%。
(6)甲公司因产品质量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年初余额为5万元,当年新提了3万元,支付了产品质量担保费用2.5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作出甲公司2010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答疑编号57321903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及解析】
(1)首先判定暂时性差异
项目
年初口径
年末口径
差异类型
差异变动金额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
0
0
0
230
200
30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30
固定资产
120
160
40
60
120
60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
预计负债
5
0
5
5.5
0
5.5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0.5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核算过程
项目
计算过程
税前会计利润
100
非暂时性差异
罚没支出
+10
国债利息收入
-6
无形资产研究费用的追加扣税额
-50
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追加在当期产生的摊销额影响
-10
暂时性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30
固定资产产生的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
预计负债产生的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0.5
应税所得
34.5
应交税费
8.6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5.1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7.5
本期所得税费用
11
(3)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5.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6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19.2.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税率发生变动时的会计处理
经典例题-9【基础知识题】甲公司2007年预先得知2008年将修改所得税税率,由33%调整成25%,2007年至2008年有如下业务资料:
(1)2007年初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00万元,坏账准备40万元,2007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400万元,坏账准备50万元,200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450万元,坏账准备56万元;
(2)2006年甲公司购买了乙公司股票作为短线投资,初始成本75万元,2006年末公允价值80万元,2007年末公允价值100万元,2008年末公允价值130万元;
假定2007年、2008年每年的税前利润为400万元,则这两年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项目
2007年
2008年
税前会计利润
400
400
可抵扣差异
+10
+6
应纳税差异
-20
-30
应税所得
390
376
应交税费
390×33%=128.7
376×25%=94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记0.7
(=50×25%-40×33%)
6×25%=1.5(借记)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记4.6
(=25×25%-5×33%)
贷记7.5(=30×25%)
本期所得税费用
128.7+0.7+4.6=134
94-1.5+7.5=100
如果税率发生变动,则当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登账额(发生额)=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税率-年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旧税率;
当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登账额(发生额)=年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新税率-年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旧税率。
除此之外,与一般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无差异。
经典例题-10【2010年多选题】甲公司20×9年度涉及所得税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甲公司持有乙公司40%股权,与丙公司共同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系甲公司20×7年2月8日购入,其初始投资成本为3 00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为400万元。甲公司拟长期持有乙公司股权。根据税法规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等于初始投资成本。
(2)20×9年1月1日,甲公司开始对A设备计提折旧。A设备的成本为8 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根据税法规定,A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6年。假定甲公司A设备的折旧方法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
(3)20×9年7月5日,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B专利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作为无形资产入账。B专利技术的成本为4 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根据税法规定,B专利技术的计税基础为其成本的150%。假定甲公司B专利技术的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净残值符合税法规定。
(4)2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1 000万元。该商誉系20×7年12月8日甲公司从丙公司处购买丁公司100%股权并吸收合并丁公司时形成的,初始计量金额为3 500万元,丙公司根据税法规定已经交纳与转让丁公司100%股权相关的所得税及其他税费。根据税法规定,甲公司购买丁公司产生的商誉在整体转让或者清算相关资产、负债时,允许税前扣除。
(5)甲公司的C建筑物于20×7年12月30日投入使用并直接出租,成本为6 8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9年12月31日,已出租C建筑物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 200万元,其中本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已出租C建筑物以历史成本按税法规定扣除折旧后作为其计税基础,折旧年限为20年,净残值为零,自投入使用的次月起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20×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5 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甲公司未来年度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各项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商誉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B.无形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C.固定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D.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E.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疑编号57321903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选项A,商誉的初始确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因为减值造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B,无形资产加计扣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选项D,甲公司拟长期持有乙公司股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不定,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20×9年度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确认所得税费用3 725万元
B.确认应交所得税3 840万元
C.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115万元
D.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0万元
E.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70万元
税前会计利润 15000
非暂时性差异 -100
可抵扣差异 300+100
应纳税差异 -840
应税所得 15360
应交所得税 3840
递延所得税资产 325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 210贷
所得税费用 3725
[答疑编号57321903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确认应交所得税=(15 000+300(2)-200×50%+1 000-840)×25%=3 840(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300+1 000-840)×25%=115(万元)
确认所得税费用=3 840-115=3 725(万元)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1 000)×25%=325(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840×25%=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