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特别是存在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账面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公允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账面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对于本章内容,考生应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1)有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2)公允计量模式与账面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
(3)公允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4)账面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5)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二)历年试题分析
年度
题型
题量
分值
考点
2010
主观题
1
17
或有事项+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011
无专门题目设计
2012
本章机考测试点在于基础计算
二、知识点精讲
14.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1.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所谓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资金及将来对应一笔固定的或可确定的货币资金量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
所谓非货币性资产,是指在将来不对应一笔固定的货币资金量的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所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资产。也可以将其称为以物易物。
4.有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
当补价占整个交易额的比重
小于25%
时,该交易仍被定性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应被定性为货币性资产交换。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收补价方的判断标准:
补价额÷收到补价方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25%
支付补价方的判断标准:
补价额÷(支付补价方的换出资产的公允价+支付的补价)<25%
【要点提示】
如何界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本节的重点。
经典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非关联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
A.以账面价值300万元的应收账款换入公允价值为280万元的设备,并收到补价20万元
B.以公允价值2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换入公允价值260万元的存货,并支付补价60万元
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专利权,并收到补价100万元
D.以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的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换入账面价值400万元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并支付补价40万元
E.以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的设备换入公允价值为350万元的房屋,并支付补价50万元
[答疑编号573214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选项A,应收款项属于货币性资产,该项交易属于货币性交易;选项C,100/320=31.25%,比例高于25%,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4.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14.2.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这种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②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③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①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③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可比市场交易,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该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的,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要点提示】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是掌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