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考试题型
◆本章重点内容
◆本章内容精讲
◆本章三年部分考题
◆本章典型例题
◆题型均为单选题、多选题出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单选题
7题7分
7题7分
6题6分
多选题
7题14分
7题14分
6题12分
本章合计
14题21分
14题21分
12题18分
◆本章重点内容:
税法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税法按解释权限划分、税收实体法六个要素、税收程序法主要制度及征收程序、税法运行(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税收管辖权概念及分类、国际重复征税及其避免。
◆
本章内容精讲:
一、税法原则--掌握(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
两类原则
具体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四个)
1.税收法律主义
2.税收公平主义
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4.实质课税原则
税法的适用原则(六个)
1.法律优位原则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税法的适用原则总结:
二、税收法律关系特点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要点
内容
(一)产生
以引起纳税义务成立的
法律事实
为标志(即出现应税行为)
(二)变更原因——5条
(注意多选题)
1.由于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
2.由于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
3.由于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
4.由于税法的修订或调整
5.因不可抗拒力造成的破坏
(三)消灭原因——5条
(考过多选题)
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2.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
3.纳税义务的免除
4.某些税法的废止
5.纳税主体的消失
四、实体法要素:
(一)纳税人:1.含义:2.与负税人关系
(二)课税对象:
1.含义: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解决对什么征税。
2.作用——基础性要素:(1)
是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
(2)体现征税的范围,(3)其他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税对象为基础确定。
3.与课税对象有关的3个要素:计税依据、税目、税源
(三)税率——掌握
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
(四)减税免税-掌握基本形式
税基式减免--使用最广泛,即:直接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减免税。
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跨期结转等。
(五)纳税环节——熟悉
生产环节(如资源税)、流通环节(商品税)、分配环节(所得税)、消费环节(车辆购置税)
(六)纳税期限
1.决定因素:税种的性质、应纳税额的大小、交通条件
2.形式:按期、按次、按年
五、税收程序法要点
程序法涉及
内容
(一)作用
保障实体法实施;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行使;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提高执法效率
(二)税收程序法主要制度
表明身份、回避、职能分离、听证、时限制度
(三)税收确定程序
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
(四)税收征收程序
税款征收、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五)税务稽查程序
税务稽查的基本程序包括选案、实施、审理、执行
六、税法的运行
(一)税收立法
(二)税收立法权及程序
1.税收立法权
2.税收法律
3.税收法规
4.税务规章
5.税收规范性文件
(二)税收执法:
1.税收执法的特征——六个
(1)税收执法具有单方意志性和法律强制力。(2)税收执法是具体行政行为。(3)税收执法具有裁量性。(4)税收执法具有主动性。(5)税收执法具有效力先定性。(6)税收执法是有责行政行为。
2.基本原则:合法性、合理性。
(三)税收司法
七、国际税收
(一)税收管辖权概念及分类
(二)国际重复征税发生的原因
(三)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免税法、抵免法及其应用
(四)国际避税与反避税
(五)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的关系
八、中国历史上的税法
(一)中国历史上的税法
(二)新中国税法建立与发展
◆
本章三年部分考题
一、单选题
1.(2011年)下列有关税收立法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的税收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签署委员长令予以公布
B.税收法规的通过是采取表决方式进行的
C.税务部门规章须经省级税务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布
D.税收规范性文件签发后,必须以公告形式公布
[答疑编号359001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税收法律案的公布,经过全国人大及常委会通过的税收法律案均应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选项B,国务院通过行政法规实行的是决定制,由总理最终决定,并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实施;选项C,审议通过的税务规章,报局长签署后予以公布,在国家税务总局公报上刊登的税务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
2.(2011年)下列各课税要素,与纳税期限的选择密切相关的是( )。
A.纳税人 B.计税依据
C.纳税环节 D.课税对象
[答疑编号35900101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采取哪种形式的纳税期限缴纳税款,同课税对象的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3.(2010年)关于税收立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义与狭义的税收立法的区别在于税务规章是否属于立法范畴
B.制定税法是税收立法的组成部分,税收立法还包括修改、废止税法活动
C.税收立法程序是税收立法的核心
D.划分税收立法权的直接法律依据是《税收征收管理法》
[答疑编号35900101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广义的税收立法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废止税收法律规范的活动,狭义的税收立法则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税收法律规范的活动;选项C,税收立法权的划分,是税收立法的核心问题;选项D,划分税收立法权的直接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与《立法法》的规定。
4.(2010年)关于税法适用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新法公布为标志
B.提请税务行政复议必须缴清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体现了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C.法律优位原则主要体现新法与旧法的效力关系
D.程序性税法一律不得具备溯及力,体现了程序从新原则
[答疑编号35900101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新法生效实施为标志;选项C,法律优位原则在税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选项D,程序性税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溯及力。
5.(2010年)关于国际税收抵免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抵免法仅适用于母、子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B.允许抵免额等同于抵免限额
C.税收饶让与抵免法共同构成了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D.抵免限额是指对跨国纳税人在国外已纳税款进行抵免的限度
[答疑编号3590010105: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直接抵免法适用于对同一经济实体即总、分机构间的税收抵免;选项B,允许抵免额不等同于抵免限额,允许抵免额是指抵免限额与实缴非居住国税款两者之间数额较小者;选项C,税收饶让不是一种独立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它只是抵免法的附加。
6.(2009年)减免税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税法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下列关于税收减免税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值税即征即退是税基式减免税的一种形式
B.增值税的减免税由全国人大规定
C.免征额是税额式减免税的一种形式
D.零税率是税率式减免税的一种形式
[答疑编号3590010106: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增值税即征即退属于税额式减免;免征额是税基式减免。
7.(2009年)有关税法的法定解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务院制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属于税法行政解释
B.税法司法解释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作出
C.字面解释是税法解释的基本方法
D.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可作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
[答疑编号3590010107: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务院制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属于法规;税法司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构作出,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既可以单独作出也可以共同作出司法解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可以作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
二、多选题
1.(2011年)下列有关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税收规范性文件具有适用主体的特定性
B.税收规范性文件与税务规章在制定程序和发布形式上存在区别
C.纳税人在提请税务行政复议时,可附带提请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D.税收规范性文件具有向前发生效力的特征
E.税收规范性文件必须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否则对纳税人不具有约束力
[答疑编号3590010108: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选项A,税收规范性文件具有适用主体的非特定性;选项D,税收规范性文件具有向后发生效力的特征。
2.(2010年)关于税收行政司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税收行政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B.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属于税收行政诉讼具体的受案范围
C.税收司法审查以税务机关行政行为作为审查对象
D.税务抽象行政行为纳入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诉讼的范围
E.税收司法审查仅限于合法性审查
[答疑编号3590010109: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税收司法审查以具体的税务机关行政行为作为审查对象。
3.(2010年)在我国现行税法中,采用地区差别定额税率的税种有( )。
A.资源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耕地占用税 D.土地增值税
E.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疑编号3590010110: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2010年考试当年,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属于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土地增值税采用超率累进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采取比例税率。
4.(2010年)下列行为中,属于税收执法监督中事后监督形式的有( )。
A.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
B.税务行政复议
C.税收执法检查
D.重大税务案件审理
E.税务稽查
[答疑编号359001011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事后监督是指对执法结果实施的监督,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税法执法检查、复议应诉等工作是典型的事后监督。
5.(2009年)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下列有关纳税期限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不同性质的税种,其纳税期限不同
B.我国现行税法中的纳税期限只有按期纳税一种形式
C.采取何种形式的纳税期限,与课税对象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D.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按季征收的纳税期限
E.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纳税期限
[答疑编号359001011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按期纳税、按次纳税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或缴纳;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所得等均采取按次纳税的办法;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
6.(2009年)国际税法的重要渊源是国际税收协定,下列有关国际税收协定表述正确的有( )。
A.国际税收协定最典型的形式是“OECD范本”和“联合国范本”
B.一旦得到一国政府和立法机关的法律承认,国际税收协定的效力高于国内税法
C.国际税收协定直接制约主权国家调整修改税法
D.实行税收无差别待遇是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之一
E.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仅有两个主权国家签订的税收条约
[答疑编号359001011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地区,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本着对等的原则,在有关税收事务方面通过谈判所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税收协定不能干预有关国家自主制定或调整、修改税法。
7.(2009年)根据税收征管法对税款追征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追征期为5年,不加收滞纳金
B.因纳税人失误造成的未缴或少缴税款,追征期一般为5年
C.对偷税行为,税务机关追征偷税税款的期限为10年
D.由于纳税人的责任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追征税款外,还要追征滞纳金
E.因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造成的少缴税款,追征期一般为3年
[答疑编号359001011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E
『答案解析』因税务机关责任造成的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造成的未缴或者少缴税款,在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的追征期是3年,在特殊情况下,追征期是5年。对于由于这种原因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税务机关在追征税款的同时,还要追征滞纳金;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地追征偷税、抗税的税款、滞纳金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所骗取的税款。